巴金(1904年11月25日 - 2005年10月17日),原名巴金森,一名乔治,笔名巴金、梁凤阁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多以呈现现实生活为主,反映了民族命运、社会生活、农村变革等方面的情感和思想。
巴金的父亲是一名犯有罪的商人,母亲是一个热心的基督教徒。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巴金接受了清教徒与儒家文化的双重熏陶,形成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巴金曾就读于淮安中学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但由于和校方发生争执,他决定辍学,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家》于1933年发表,引起了文坛的高度关注。之后,他又陆续发表了《子夜》、《难夫难妻》、《雾》等作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担任过多个文艺组织的领导职务,并且多次参加过国际文学会议,代表中国文学与外界进行交流。
在巴金逝世后,人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纷纷对他的贡献和影响表示敬意。巴金的作品永载史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其文学创作精神和思想内涵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宝贵财富。
11月25日著名作家巴金生日
巴金于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他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代表作品包括《家》、《春》、《寒夜》等。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社会活动上的贡献使他成为了当时中国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巴金在1967年病逝,享年63岁。
巴金是那一年出生的
巴金的出生日期是1904年6月25日。
人物经历个人生活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巴呈钺,字奋斗,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湖北黄冈。巴金是一位杰出的现代作家和文化名人,是20世纪中国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文学作品表现了中国现代历史与文化的许多重要方面,特别是在描写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巴金的早年经历颇为坎坷。他在14岁时便离开家乡前往武汉求学,之后又奔赴上海、北京等城市谋生。他曾在北平大学、北海军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南京中央大学等多所学校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曾在陕北红军中担任文化工作,参加了中共七大和八大代表等重要会议。巴金毕生作品丰富,包括小说、散文、戏剧、文学批评等多个领域。其中最著名的小说作品有《家》、《春蚕》、《独白》、《激流三部曲》等。他的作品通常关注人物内心的世界和社会现实的冲突,表现现代中国文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巴金一生热爱文学,同时也注重个人生活。他与妻子谢灰订婚前后交换了近千封信,书信内容记录了他们的爱情故事和思想感情。巴金的家族三代人都是文化人,他的家庭生活富有文化氛围和温馨感。除此之外,他还喜欢音乐、旅游等活动,经常参加文化交流和社会公益活动,对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巴金的简介资料20字正确答案
巴金出生于1904年,是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家》、《春》等。
关于巴金的资料
巴金(1904年5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巴慕明,笔名黄永川、戴觉非、白石道人、南园居士。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翻译家和思想家。巴金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代表,他的创作涉及小说、散文、诗歌、剧本、杂文等多个文学类别。代表作包括小说《家》、《子夜》、《寒夜》等,散文集《困难的早晨》、《爱情的艰苦》等。巴金不仅是一个文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曾担任中央文艺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务,并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文学批评等领域的工作。巴金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作品风格简练、深入人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深受广大读者喜爱。